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老鼠哲学

最近突然对秦始皇产生了兴趣,看了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之后自己也读了下《史记》相关章节,感觉收获良多。

这段历史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斯的“老鼠哲学”。在《史记·李斯列传》的开头司马迁写下了这段话:“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段记载交代了两件事:
1、李斯虽然是秦国的大臣,但不是秦国人而是楚国人;
2、李斯通过对比“厕鼠”和“仓鼠”的生存状况,得出了人的成功与否与他的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鼠哲学”。

李斯早期曾拜在荀子的门下,荀子虽然和孔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但荀子的儒学强调的是“帝王之术”,这点与孔子的儒学完全不同。根据《李斯列传》的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也就是说李斯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帮助自己的君王统一天下、成就“帝业”。作为楚国人的李斯如何选择自己的国君呢,他会选择自己的故国楚国吗?李斯离开老师荀子时说了以下一段话:“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彊行者耳。故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讬於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译文:“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最终李斯根据自己的“老鼠哲学”给自己选了一个最好的“生存环境”——秦国,而非自己的故国楚国。

李斯的“老鼠哲学”在后世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李斯的一生就是为了富贵,为此他可以背叛自己的故国去辅佐秦始皇,可以因嫉妒自己的同学韩非而谋杀韩非,可以和赵高一起篡改秦始皇的遗诏、谋害公子扶苏,所以很多人都对李斯的“老鼠哲学”嗤之以鼻。关于这三项指控,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前两项指控我们可以合并起来分析。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是韩国的公族,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之一,和李斯一样,韩非也是荀子的学生,他曾多次上书韩王进行改革变法,但韩王没有听从他的话。后来秦始皇攻打韩国,韩王派韩非去秦国,秦始皇很欣赏韩非的才华,而李斯、姚贾因“嫉妒”(原文:“害之”)韩非,让秦始皇软禁韩非,不放他回国,最后李斯下毒毒死了韩非。关于李斯嫉妒韩非其实是很值得怀疑的,司马迁的原文只说了李斯认为自己不如韩非(原文:“斯自以为不如非”),而李斯和姚贾劝秦始皇留下韩非的理由是“韩非效忠的是韩国,这样有才华却不能为我们所用的人放他回去是一个祸害,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站在秦统一天下这个立场上这个理由非常的有道理,所以我觉得李斯和韩非的根本矛盾不在于“嫉妒”,而在于奋斗目标的针锋相对。前文已经说过了,李斯的目标就是帮助自己的君王统一天下、成就帝业,而韩非却是为了保全韩国。秦国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灭掉六国,而李斯主张首先灭掉六国中实力最弱的韩国,韩非则坚决主张先灭赵国再灭其他国家。韩非之所以劝谏秦始皇先灭赵国,其实就是为了给韩国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来抵挡秦国,虽然韩王不听从韩非的话,但韩非依然深爱着故国韩国,这既证明了李斯说韩非心向韩国的理由并非污蔑,也映衬出李斯的“老鼠哲学”中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背叛自己故国的一面,所以第一项对李斯的指控(既“背叛故国”)是有道理的。但第二项“嫉妒韩非”绝不成立,因为李斯杀掉韩非的根本原因就是无论韩非劝秦始皇先灭赵国还是去六国辅佐其他君王都会严重阻碍自己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终极目标。另外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秦始皇其实是想赦免韩非,最后得知韩非死了,秦始皇却并没有责备李斯,这就表明了秦始皇明白李斯这么做的目的是帮助自己统一天下,所以秦始皇默认了李斯谋害韩非而不处罚李斯。至于姚贾谋害韩非的原因,既有李斯相同的原因还有自己和韩非的个人恩怨,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就不在此说明了。
关于第三项指控,我个人认为是有道理的,也是让我对李斯的一生感到很惋惜的地方,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的最后写道:“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译文: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司马迁认为李斯在成功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没有及时的向秦始皇提出施政的不足并且帮助赵高谋害扶苏,等到事态已经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他才直言进谏,自己也最终被腰斩,否则他的功劳就可以和周公、召公相比了。可见司马迁在称赞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至高功劳的同时也对于李斯在后期所犯的一系列愚蠢的错误感到很惋惜。那么李斯后期为什么会犯这么多错误呢,我觉得主要是李斯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之后,有点飘飘然了,所以人在失去奋斗目标的时候其实是最容易犯糊涂的。

那么应该如何评价李斯的“老鼠哲学”呢?从李斯对荀子的那番话我们可以看到李斯是很瞧不起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他去秦国辅佐秦始皇统是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奋斗目标,这让我联想到了《三国志·魏书·陈登传》中刘备指责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所以我觉得刘备也好、李斯也罢,他们都是远大的奋斗目标的人,在实现自己的理想途中难免会到各种障碍,从而不得不用各种手段除去这些障碍,在我看来这本身并没有任何错,所以李斯的“老鼠哲学”只是李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一个缩影。

纵观的李斯的一生,他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路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奋斗的精神值得后世许多想要获得成功的人学习,而他在晚期所犯下的错误令人惋惜的同时也应成为后人的警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